“摩天工厂”拔地而起央视关注深圳工业增长背后的“新”力量
10月26日晚,央视新闻栏目《东方时空》特别策划《工业增长背后的“新”力量》关注深圳。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各地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分12秒的报道聚焦深圳“工业上楼”创新发展
如何实现空间利用和产业链的双提升,加速产业向新向高
工业上楼,是指将传统扁平式的厂房汇聚到高楼层,形成一个垂直化的空间形态,也被称为“摩天工厂”“空中厂房”,但这不仅是空间上的堆叠,更是产业链的创新提升。一栋楼是一条生产链,一个园区就是一个高品质的先进制造业生态圈。
央视记者在深圳头部个工业上楼项目——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发现,这里的厂房要比一般的产业园高很多,重达20吨的设备都可以便捷地进入40米高的厂房。
报道中提到,新入驻园区的一家生产智能产品的企业,刚更新了设备,订单排得满满的,正热火朝天地忙生产抢订单。
深圳市纳斯达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殷伍告诉央视记者:“今年公司增加了大概有十多款的产品研发,笔记本生产、制造、测试完全是一体化完成。”
在园区里,一座楼通常围绕一条完整产业链来布局,不出楼就能找到合作订单。
央视记者注意到,服务沙龙是园区里蕞热闹的地方,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探讨技术创新和市场动向,李敬宇就是其中一位。不久前,他的公司不仅刚拿到新产品专利,还和楼里的“邻居”达成了合作。
深圳市威远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敬宇表示:“企业原来的厂房承重、层高标准不够,一直无法引进先进的大型设备。为此,公司曾经搬了5次家,成本高不说,还经常影响订单交付。而现在搬来这里,有专门为重型设备量身定制的层高、结构,很快在研发上实现了新突破。”
报道中提到,目前聚焦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上的短板,这个“工业上楼”园区已申请进驻企业超过200家。
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招商运营负责人赵岩表示,园区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80%,建设工业上楼智慧园区平台,构建市场、技术、人才等一揽子增值服务。
据了解,从2023年开始,深圳开始助推企业“工业上楼”,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定制化的产业空间。
今年,全市还梳理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70个集中连片区域,为重大项目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到2025年,预计将打造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从时尚秀场到百万订单,深圳的“秀”不简单
深圳入围队伍全部获奖!首届“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举行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