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看深圳旧址新生:深圳的时代记忆与城市创意
人民网深圳11月27日电 (孙书宇)深圳,在这座以创新著称的城市里,有一批曾经承载过一代人记忆的工业遗存,这些旧址见证了深圳逐渐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
如今,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工业旧址通过更新改造的方式重获了新的生命力,这些迎来第二春的工业旧址不仅是深圳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见证,更是为当代城市经济增长注入发展新动力的重要角色。
近日,人民网“中外记者看深圳”调研团走访金啤坊艺术街区和罗湖区清水河铁路工业站,深入了解深圳如何以独特的创造力重新定义这些旧工业遗存。
金啤坊艺术街区位于罗湖区东晓街道的东昌路,曾是深圳本地人熟悉的原金威啤酒厂所在地。金威啤酒厂曾为深圳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然而,当工业转型升级的大潮席卷而来,金威啤酒厂的生产属性逐渐褪去,留下的是具有鲜明工业特征的厂房和设备。
2019年都市实践研究团队从场地的社会可持续性出发,对金威啤酒厂工业遗存再利用,经过创新改造的金威啤酒工业厂旧址于2022年以“金啤坊艺术街区”的新面貌向公众开放,它以啤酒文化为主题,在保留原啤酒生产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注入了文化、艺术和生活元素,赋予了旧址新的功能和定位。这不仅仅是对工业旧址的再利用,更是一场让工业旧址与城市新生文化融合共生的实践。
位于金威啤酒厂旧址内的一家酒吧,巧妙地将遗存的酿酒设备融入装饰设计,赋予酒吧空间以独特的工业风情。人民网 孙书宇摄
罗湖区清水河铁路工业站,原为广九铁路上的一座火车站,上世纪60年代,为保障香港居民的生活需要,“供应港澳鲜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751、753、755次列车,简称“三趟快车”)于1962年正式开行。
深圳工业站,作为“三趟快车”蕞后一个铁路中转站,承担着对鲜活物资的转运与调度任务。2010年6月16日,随着755次列车在郑州北站完成蕞后一趟供港任务,“三趟快车”结束了其长达48年的特殊使命,承载着深港合作记忆的铁路线驶入了历史。
尽管“三趟快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深圳工业站的价值却没有因此消逝。如今这里已被打造成深圳工业站·深港文化创艺街,有全国首家“三趟快车”专题博物馆。在“三趟快车”博物馆,公众可以通过“三趟快车”时间轴、运行路线图,回顾这段跨越深港的时代记忆,而馆内还原的上世纪80年代调度室场景,更将昔日深圳工业站的日常工作一一再现,呈现出深港合作的时代缩影。
清水河铁路工业站以全新的面貌,沿着轨道延展的方向,继续承载历史记忆,连接未来篇章。
深圳工业站保留的站台设施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昔日繁忙的景象。人民网 孙书宇摄
这些改造后的旧址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变化,更是一座城市在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深圳,旧址的创新改造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外交部: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至38国
众行致远 国际观察:中国主张成为G…
“我们跨越万里来相聚”(环球热点)
携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国际论坛)
坚持人民至上,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和音)
第二届“全球青年双语主持主播大赛”颁奖…
2024波兰“中国电影节”在华沙开幕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